总感觉北京怪怪的

2024-11-02 00:00来源:未知

北京的交通不能说在世界上没有同类,但在中国基本可以说是孤例,它的交通逻辑是——如果没有交通工具,就无法出行。

北京是一座几乎完全没有步行空间的城市。这里不是说北京没有人行道,相反,北京的人行道很多而且很宽,但很少有人认为在北京步行是一种享受,也很少有人在北京出行时选择步行,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第一,道路生态。北京的底商极度贫瘠,北京的城市结构是以大单位/大写字楼/大小区/大公园为主体的。街道两边几乎都是与行人无关的不可进入区域,沿街的门面很少,这就导致在北京的街上步行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情,因为你就像游戏中的人物一样,两边都是空气墙,只能按照规定路线前进。

你在香港/上海的街上行走,可以眼花缭乱的接受各种信息,在普通的小城市行走,也可以不断看到道路两边的底商,至少总有相当的信息素映入眼帘,而如果在北京行走,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就只是走路而已,如果从游戏设计上讲,在北京步行的体验甚至还不如开放式游戏。而且,除了步行道两边完全封闭的空间外,北京还拥有着中国最宽的马路,以及规模恐怖的车流。城市街道上的噪音极大,而由于车道太宽,城市绿化也显得微不足道。

没有人愿意在一个了无生气,噪音极大的道路上行走,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

其二,城市尺度。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北京拥有恐怖的物理距离。

在北京生活久了以后,你会觉得十公里以内的距离是近在咫尺,二十公里的出行距离也是平平常常。

这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初到南京的时候找我同学,我在新街口他在元通,他说太远了你别来了,我一看距离才八公里,八公里也叫远?这就是北京人的逻辑。

由于城市尺度过大,出行距离过长,北京在物理上就断绝了通过步行出行的可能,基于同样的原因,骑行也仅适用于比较少的场景。与北京形成鲜明对比的,比如香港。香港是一座步行相当友好的城市,只要你愿意,在九龙半岛或港岛上完全可以通过步行出行,因为你去的大多数地区都在五公里以内,是通过步行可以接受的距离。

总感觉北京怪怪的

如果说,香港的步行优势是因为物理上的小的话,那么同样作为一线城市,上海的面积并不比北京小,但上海的步行出行人数显著的比北京多,甚至上海人的City walk还能成为一种风潮,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第三个原因——城市结构。

第三,城市结构。上海的城市面积并不比北京小。

但上海的特点在于,它的几乎所有的重要地标、商圈、CBD以及市民经常去的,需要去的地方,都在内环以内。上海很大,但内环不大,在内环以内的出行并不十分困难,这是上海的巨大优势。而北京的城市结构则主打一个“散”。它的二环内空间被各大机关填满,导致着很多重要区域成环型分散在了北京周围。西直门、知春路、五道口、西二旗、望京、国贸、亮马桥、三里屯、十里河、大红门、亦庄、丽泽、五棵松。

凡是在北京生活过的人,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些地名各自代表着什么。环绕着北京,在上百公里的尺度上,北京遍布着不同的办公中心/商业中心/教育中心/交通中心,这就导致人们在不同的中心之间往来的尺度被大大拉长。

有朋友可能会说,城市分散,多中心发展难道不是更科学的吗?问题在于,北京的“分散”和其他城市的分散是不一样的。

正常的多中心式的分散,是让城市的多个地区形成多个小生态,每个小中心都有办公/居住/商业/教育等多项功能。是以时间为尺度,设计一个人八小时的工作区,八小时的休闲区,八小时的娱乐区。

而北京则不然,它是在整个北京规划功能区,它把高新科技办公区放在西北五环,把最好的商业放在了东三环,把最好的教育放在西北的海淀,却把最好的CBD放在了东边的朝阳。从宏观上讲,北京拥有最完整的城市功能,但功能中心的距离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果说地其他地区的设计思想是将24个小时分为三份的话,北京的设计思想是将24个人分为三群,有八个人在工作八个人在生活八个人在休闲,这些设施我都具备,但问题是——如何从此端到彼端?

比如,如果两个居住在偏远地带的上海市民想要聚会,他们交通路径可能是从闵行和浦东出发,在静安区会合,是从边缘到中心。

但两个北京人的聚会很可能是一个在西北的西二旗,一个在东北的望京,两个人却不得不在东三环的三里屯见面,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因为西二旗和望京附近没有像样的大型商业中心,最终大家只能去更远的三里屯。

这种从边缘到边缘的出行需求,是其他城市很少见的。由于以上三点,在北京,步行出行几乎是一个不被考虑的出行方式,让这个城市基本可以默认为——只要出行(除非下楼去便利店这种),就一定需要交通工具。这就导致了北京这个城市看着虽然连续,但整个城市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孤岛所组成的。比如西二旗,西二旗作为大厂聚集地,如果西二旗的地铁出了问题(地铁故障,或者天气原因排队过长等),那很大一部分的西二旗打工人是根本无法回家的——打车排到一千多号,地铁上不去,你要如何返回二十公里外的家?这种通勤距离在西二旗并不少见。

如果是北京是一片汪洋,那西二旗/望京/国贸就是一个个岛,地铁就是桥,出租车是船,将打工人送往回龙观/天通苑/东坝这些彼岸,而如果缺少这些载具,北京人是游不到对岸的。交通的极度困难,导致了一个很糟糕的后果——如果没有明确目的地,在北京是不应该出行的。由于交通必须有工具,导致北京不存在“随便溜溜”的可能,“逛街”在北京是一个只存在于商场里的选择。对于大多数的北京人来说,地铁是唯一的出行选择,没有人会选择坐地铁散心,这就导致北京人的移动基本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是从A点到B点,中间过程在地下的黑暗中度过的一个过程。当这种通勤和出行方式成为日常,一个城市的生活气息也就基本被消磨殆尽了。

因为对于这个城市的大多数市民来说,这个城市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地铁隧道中的一个名字,是高架桥上向下俯瞰的一处楼群,是与自己同处一座城市却终身无法涉足的一块背景板,你身处于这座城市之中,却很难称得上与这个城市真正融合在了一起。

所以,北京其实不是“不像是东亚城市”,它几乎不像任何城市,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是为了生活而设计的,但北京并不如此,它是作为一个巨大国家的中心而设计的,功能性远重于舒适性,这才是北京看着如此特别的根本原因。

最新内容




《TNT新闻网》带您走进信息爆炸的时代!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广告投放:[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12-2024 TNT新闻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TNT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