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摇晃2岁女儿致死,这一疾病为何引争议?

2024-10-31 01:00来源:未知

当地时间10月17日晚间,美国德克萨斯州原计划执行一场死刑。案犯是57岁的罗伯特·罗伯森(Robert Roberson),他被控在2002年杀害自己2岁的女儿。

“当时医生推论,小女孩是被罗伯森虐待致死,死因是‘摇晃婴儿综合征’。”退休警员布赖恩·沃顿(Brian Wharton)回忆。沃顿是该案件的首席调查员。

“摇晃婴儿综合征”最早于上个世纪70年代,由英国小儿神经外科医师诺曼·古斯克茨(A. Norman Guthkelch)提出。他认为,婴幼儿在没有明显外伤等情况下出现颅内伤,可能源于被人剧烈摇晃,以此提醒家长不要随意摇晃婴儿的身体。

罗伯森是美国第一个因“婴儿摇晃综合征”被判死刑的犯人,颇有戏剧性的是,就在行刑前的90分钟左右,德克萨斯州最高法院罕见地介入了这起刑事案件,暂停处决。

综合媒体报道,这有赖于近年来,一直为罗伯森四处奔走、试图翻案的政客、法律人士、医学专家、科学家,甚至是调查此案的沃顿。

他们认为,依赖疾病诊断而推论犯罪行为发生,是存在瑕疵的,会导致罗伯森被错判。由此,围绕“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病理、诊断等信息,成为左右这起案件的关键证据,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个疾病,为何争议不断?

这不是“摇晃婴儿综合征”第一次引起争议,不少人是通过1997年的一起案件而知晓该疾病。

当年,18岁的路易丝·伍德沃德(Louise Woodward)被指控在做保姆期间,虐待1名8月龄大的男婴并致其死亡。

调查显示,男婴出现颅骨骨折、脑硬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这被称为“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病理三联征。在当时的认知中,如果能排除严重意外事故,患儿出现三联征就能推断其被暴力摇晃,说明照料者有虐待行为。

因此,围绕最初的这起案件,焦点就在这三大症状上。检方证人认为,它们证明男婴被猛烈摇晃过,头部曾撞到过某种硬面。一位神经放射科医生表示,这肯定是虐待儿童,因为出现了“摇晃儿童综合征”,但伍德沃德自始至终坚称自己无罪。

最终,伍德沃德被判二级谋杀罪,后改判过失杀人,刑期从15年减至279天,改判原因并未公开。

和伍德沃德的案件类似,罗伯森最初被判死刑,也是因为他的女儿出现了“摇晃婴儿综合征”的三联征。多名接诊医护、受邀出庭的医学专家称,小女孩的颅内出血点分散在各处,不像是意外坠床的结果。

此外,女儿全身有多处陈旧伤痕。前妻指控罗伯森有暴力倾向,亦有子女表示,以前见过爸爸摇晃妮基。

女儿去世后约13个月时,罗伯森被裁定为谋杀罪,判处死刑。此后数十年,他多次申诉,均被驳回。不过,在此期间,包括逮捕罗伯森的沃顿警员在内,许多人改变了原有立场。

进一步调查显示,妮基自幼体弱,曾因呼吸暂停而多次昏倒。事发前两天,她高烧40.3℃,有严重腹泻,曾被父母喂过含可待因成分的处方药。尸检证实,她患有未被诊断的肺炎、败血症,而这些都可能导致其死亡。目前,罗伯森仍在等待最终宣判。

实际上,这也是业内争议“摇晃婴儿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中,有医学专家认为,诊断“摇晃儿童综合征”的方法太过轻率,因为随着医学进步,其他原因也能解释各种出血和脑肿胀症状。

例如,感染、早前意外跌倒造成的受伤,乃至胎儿在子宫内遭受的血管栓塞等,均会导致婴儿出现“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相似症状。

还有医生质疑,仅仅是摇晃婴儿而不使用其他形式的暴力,是否真的会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的三联征。然而,想要探寻这个观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以科学的名义去摇晃婴儿,来验证可能出现的情况。

出现摇晃婴儿综合征,就一定是虐童吗?

2001年,美国儿科学会发布指南,认可“摇晃婴儿综合征或提示虐童行为”这一推论。

随着各国对虐童问题逐渐重视,这一推论几乎成为共识。几年后,在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下,该疾病获得了一个更专业的称谓:“虐待性脑损伤”(Abusive head trauma)。

虐待性脑损伤的成因,是由于婴儿脑部发育仍未稳固,当受到暴力摇晃时,脑部组织容易受到撞击,出现血管撕裂及脑神经纤维受损。

这种症状的后遗症包括头痛、头晕、失忆及影响智力,严重者因脑部有大量微血管爆裂,可导致脑部大量出血,发生瘫痪甚至死亡。

就虐童而言,美国虐婴发生率自1990年至今增长10倍。该国国家摇晃婴儿综合征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每年约收到1300例相关虐童报告。日本、德国、马来西亚……都发生过同类事件。

新冠疫情期间,法国巴黎内克尔儿童医院发现“摇晃婴儿综合征”患儿翻番,死亡率增加9倍,患儿平均仅4个月大。瑞士儿科医生乌里希·利普斯(Ulrich Lips)做过调查,西欧国家每10万名新生儿中,就有约14名“摇晃婴儿综合征”的受害者。

不过,就“摇晃婴儿综合征”和虐童间的关联程度而言,医疗界内部依然存在分歧。

既然无法在健康婴幼儿中验证“摇晃婴儿综合征”,部分医学家想到了动物实验。1998年至2023年,公开渠道可以检索出7篇相关文章。其中仅一项小羊实验的结果最接近“摇晃婴儿综合征提示虐童”这一推论。

日本甲南大学法学部教授笹仓香奈曾针对“摇晃婴儿综合征”提出3点质疑:

第一,成人摇晃婴儿的力量是否足以导致疾病症状?第二,既然和剧烈摇晃有关,为什么绝大多数患儿的颈部组织没有损伤?第二,“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至今无医学科学研究支持这是一个排他性诊断。

“最初,‘摇晃婴儿综合征’推论是指摇晃可能产生三联征,后来变成‘有三联征,就能断定摇晃和虐童’。”笹仓香奈认为,从症状回溯原因存在风险。“感冒可能导致发烧,但发烧不一定都源于感冒。”

“摇晃婴儿综合征之父”诺曼·古斯克茨在2011年也曾公开表示:“医疗、法律学者仅靠三联征就断定存在暴力行为并施加刑罚,我认为有点矫枉过正了。”

为了“纠偏”,2017年,日本法律界启动“摇晃婴儿综合征检验计划”,旨在以客观、科学的角度看待这一话题。2年后,该计划和日本脑外科医生携手,成立了“儿童脑部损伤研究会”,旨在从医学角度进一步讨论“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相关问题。

截至2023年10月,日本有10起与“摇晃婴儿综合征”相关的虐童案,在上述计划和临床医生的协作下,最终获得无罪认定。美国也在寻求改变。近年来,该国18个州的30多名看护者曾因“摇晃婴儿综合征”而被判刑,现已减刑或无罪释放。

不过,相关争论仍在继续。两任美国儿科学会前主席都坚定地认为,“摇晃婴儿综合征”与虐童存在因果关系,并称这一推论有几十年临床观察作为支撑。

无论如何,“摇晃婴儿综合征”的危害是真实存在的。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对该疾病引起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包括收集资料、研究有效预防措施等诸多手段。

我国亦有部分医疗人士正在研究这一疾病。北方某三甲医院2014年的一项调研显示,住院分娩产妇中,只有5.1%的孕妈妈知道“摇晃婴儿综合征”,提示需加强疾病宣教。

国内另一家医院儿科医生的研究则表示,“摇晃婴儿综合征”患儿就诊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个体间症状体征差异大,可轻可重,主要症状有反应性下降、易激惹、意识丧失、癫痫、呼吸异常、昏迷等,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归咎于感染性疾病等。

然而,这些特征通常不具有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误诊,即使通过CT和磁共振成像发现相应的头颅影像学特征,也需要儿科、眼科、神经外科、实验室医学、法医学和放射学等诸多学科进行联合评估诊断。

“在我国,关于‘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相关教育亟待加强,向广大公众特别是儿童监护人、儿童医疗职业工作者,进行摇晃婴儿综合征的相关教育,加强对该病的识别和诊治,了解相关危害。”研究表示。

最新内容




《TNT新闻网》带您走进信息爆炸的时代!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广告投放:[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12-2024 TNT新闻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TNT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