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须包含台湾 前亚太副助卿:各国团结起来阻止中国扩张

前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卿蓝墨客(Mark Lambert)在捷克「公元两千论坛」上表示,美国战略必须包含坚实的「台湾战略」。(撷取自美国国务院官网)
前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卿蓝墨客(Mark Lambert)13日在捷克「公元两千论坛」(Forum 2000)上表示,美国战略必须包含坚实的「台湾战略」,若中国封锁台湾,全球经济损失将以数兆美元计,欧洲也将受影响,「阻止中国停止扩张的方法,就是与各国团结起来」。
第29届「公元两千论坛」12日至14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蓝墨客受邀在「中国:扩张何时止步」的座谈会上,与台湾、日本、西藏、非洲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应对中国影响与威胁的策略。
蓝墨客过去担任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卿,曾带领东亚局底下的台湾协调处,具备丰富的亚洲经验,曾两次派驻美国驻北京大使馆,负责管理美中政治与军事事务,也有派驻河内、曼谷与东京经验。
●美国制定印太战略打破各自为政 与盟友密切合作
蓝墨客在论坛上表示,早在第一任川普政府时期,中国在国际组织与机构中,努力试图改变它们的运作方式与定义。
他举例:「中国推广所谓的双赢(win-win),但在他们的语境中,这其实意味著:我们只讨论彼此同意的部分,例如贸易与投资,但避谈人权、新疆、西藏等敏感议题。」
他表示,当时美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此类操作的警觉,防止其主导国际规则的进程。这项努力在拜登政府时期仍持续进行,并逐渐被纳入更全面的战略框架,即「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
蓝墨客强调,这是一个更广泛的布局,因为印太地区对美国的经济、安全与政治利益至关重要。
他指出,美方的分析显示,全球仅有中国一个国家具备足够的外交、经济与军事力量,能够根本性地改变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如果不采取行动反制,中国可能真的会成功。
蓝墨客回忆,制定印太战略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决定打破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现象,以应对中国的综合挑战。「过去,经济学者只看经济、贸易官员只谈贸易、安全专家只关心军事、人权官员只谈人权。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看待中国议题。」
美国也与日本、韩国、澳洲、欧盟等盟友密切合作,推动各自版本的印太战略与挑战分析。
他指出,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新型关系,中国扮演主导角色,「若没有中国的经济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动无法持续」。
●美国战略必须包含台湾 提升全球对台重要性认识
谈及地缘战略挑战,蓝墨客分析,「在海上,中国试图将南海变成自己的『中国湖』,同时想控制东海与黄海,把这些区域变成内海。至于陆地,最明显的目标就是台湾」。
他指出,美国的战略必须包含一个坚实的「台湾战略」,提升全球对「台湾为何重要」的认识。蓝墨客强调:「台湾是美国第八大贸易伙伴,若中国封锁台湾,全球经济损失将以数兆美元计。许多欧洲国家在得知自己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时感到震惊。因此,提高认知极为重要。」
蓝墨客认为,科技是当代最关键的战场。中国已明确表达要在人工智慧、量子运算、半导体与生物科技等领域领先全球。这些技术都能被军事化,成为新一代毁灭性力量。
他指出,美国采取「小院子、高围墙」(small yard,high fence)策略,意思是:「尽管我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庞大,但我们绝不会协助中国在那些可能用来对付我们的技术领域中取得领先地位。这需要美国进行自二战以来罕见的产业政策与协调行动。」
此外,他警告,中国补贴数百家电动车制造商,现在生产高品质电动车,「如果没有保护措施,这些车可能会摧毁日本、韩国、欧洲与北美的汽车产业,导致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工作流失」。
●中国避人权议题 蓝墨客吁各国团结成共同防线
谈及中国内部问题,蓝墨客指出,新疆、西藏与香港的情势依然严峻。他强调企业应确保供应链不涉及强迫劳动,「如果欧洲企业加工新疆种植的番茄,也必须确认它们不是由被迫劳动者采摘的,否则在美国将无法销售这些产品」。
他表示,随著达赖喇嘛年事已高,中国已著手规划接班计划,「这不仅关乎西藏稳定,也可能波及蒙古、中亚与俄罗斯部分地区」。
蓝墨客说,美国也关注香港,以及中国安全部门派遣特工在境外恐吓异议人士。「我本人就在旧金山湾区看到这种情况,我的欧洲朋友则在德国、瑞士等地也遇过」。
蓝墨客强调,在非洲、拉丁美洲与中东地区,美国与盟友必须提供中国以外的发展援助与战略资源替代方案,例如粮食安全与矿产资源等。
他说,美国在全球各地有真正的中国问题专家,像「巡回导师」般在各国大使馆协助训练,与友邦分享经验。然而,蓝墨客也对现状表示忧心,他直言「如今美国华府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国战略」。
尽管如此,蓝墨客仍保持乐观。美国或许不再是唯一的领导者,将和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与欧洲携手合作,「要让中国停止扩张的唯一方法,就是我们共同团结起来」。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