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排起三支“抢钱”的队伍
为了给手里的钱找出路,国内排起三条队伍:一条在抢豪宅,一条涌进香港存钱,一条在布局全球资产。
01 第一支队伍,抢顶级豪宅
前阵子,广州侨鑫汇悦台成交一套总价4.61亿的豪宅,折合每平米37万,刷新全国豪宅的总价和单价记录。
上海的豪宅也很畅销。
这不是穗沪的个例,富人抢豪宅,已经是今年的普遍现象。
今年前三季度,3000万以上的高端住宅,已经卖了3907套,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在这其中,四大一线城市180平以上的成交占比,跟去年相比更是大幅走高。
说明房子不光越贵越好卖,而且面积越大,越好卖。
02 第二支队伍,去香港的银行存钱
自从香港恢复通关,就有不少“存款特种兵”赴港开户存钱,目的是赚两地利息差。
内地的存款利率,存一次降一次,从22年到现在,国有行已经六次下调存款利率,最近一次就在10月中旬。
而香港,由于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和美元强绑定,所以香港的银行存款利率,跟美国基本保持一致,都维持在比较高的利率水平。
虽说美国已经开始降息,但同时内地也在降,甚至降得更快,导致两边的利息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拉大。
到现在为止,香港的存款利息还有4%左右。
一升一降,于是大量内地投资者去涌去香港排队开卡,存钱。
现在有些热门银行,还没开门就大排长龙,个别银行光是开户预约,已经排到一个月之后。
03 第三支队伍,布局全球资产
在这个队伍里,甚至还有国企。
两个月前,易方达纳斯达克100基金发布季报,该基金的第一大持有人,常州投资集团,也就是常州的国资委,总共投资了1112万元。
有意思的是,常州国资不是现在才买的,他们已经拿了四年,涨了99%,本来投资550多万,现在变成1112万。
当然,不光是国资买QDII,很多个人投资者也都在买,甚至因为买的人太多,导致基金公司接不过来,要闭门谢客。
资料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一共有409.98万户投资者参与QDII基金,而且从8月开始,大部分QDII基金都在限购,有些最低每天只能买100块钱,哪怕有钱都买不了。
04 这三支队伍,他们投的这些,现在还能上车吗
如果你有这个疑问,一定要警惕,因为你已经陷入典型的思维陷阱。
投资的本质是一种认知能力。重要的并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思维和视野。
因为抓住时机,比买什么产品,更决定收益的多或少。
将思维和视野贯彻得最彻底的,是李嘉诚。
李嘉诚有句经典语录:绝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2013年,当王老板、许老板还在起高楼宴宾客的时候,李嘉诚已经在抛售资产,甩卖一线城市的地标项目。
李嘉诚的操作,一度还被嘲笑错过了几千个“小目标”。
结果,2020年后楼市调头向下,许老板楼塌了,人也黄了。
而李超人十年间抛售亚洲房产,套现近2700亿港元,摇身一变成了被仰望的“投资风向标”。
所以越来越多人感叹:超人格局之大,见识之深,非常人。
问题是,他怎么做到的?
每天早晨,李超人都要阅读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多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全球顶尖媒体。
为了不受误导,列表里并非摘要,而都是原标题。李会先浏览,然后选择其中想看的文章,让人翻译再细读。
李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四人小组。
每天早晨看全球新闻列表,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细想一下,全世界能做到的恐怕极少。九旬老人还在关心最前沿的事物,恐怕也是极少。
几十年如一日、如此系统地去观照全球动向。
这自然就养成了极高的视野和极宽的思维范围。
李嘉诚办公室里,挂着左宗棠题于无锡梅园的诗句:“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视野在高处,投资在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