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公敌” 中国电动汽车改变全球供应链
中国电动汽车在除中国以外的世界两大汽车市场——美国和欧洲开始受到集中牵制。当地时间12日,欧盟(EU)表示,中国产电动汽车一直接受不正当的补贴,决定在现有10%的关税基础上,对每个企业征收17%至38%的追加关税。上月14日,美国将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从25%上调至100%。
有分析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成为集中打击的目标,是因为最近增长势头迅猛。在中国近年来带着价格低廉、质量差不多甚至更好的电动汽车进军海外后,德国大众、宝马、美国通用(GM)等传统汽车强者感到了危机感。
中国产电动汽车对海外出口量从2020年的约50万辆增加到去年的100万辆,3年里翻了一番。中国电动汽车排名第一的比亚迪(BYD)去年第四季度首次在纯电动汽车销量上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电动汽车风向标——特斯拉。
相反,中国政府以庞大的内需市场为基础,通过10年以上的大规模补贴或减税,战略性地培养了电动汽车产业。以今年1-4月为准,中国国内销售的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世界电动汽车市场的58.5%。随着为了阻挡中国产电动汽车而提高贸易壁垒,导致中国企业试图增加中国以外的生产据点,试图绕过这一壁垒,全球电动汽车的生产格局正在迅速发生变化。
贸易壁垒可能会变成回旋镖
有人指出,欧盟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目的,提高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但可能会遭遇回旋镖。欧洲运输环境联合会(T&E)的统计显示,以去年为准,出口到欧洲的约30万辆中国产电动汽车中,约60%是美国和欧洲企业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的产品最多,占28%,法国雷诺集团达契亚品牌的产品占20%。这意味着在中国拥有生产基地的欧洲、美国电动汽车也要和中国品牌一样被征收类似的高额关税。与原本价格低廉的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相比,美欧企业遭受的打击可能更大。
图片 = 金圣奎
中国汽车的造价被认为可以比欧洲企业低廉20%至25%左右。即使征收这种程度的关税,其价格也会与欧洲当地生产的电动汽车持平。相反,欧洲企业担心中国对出口到中国的大型豪华车等征收报复性关税。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三大企业总销量的30%以上依赖中国的内需市场。
改变电动汽车生产格局的中国电动汽车
越来越露骨的贸易壁垒正在改变世界电动汽车生产格局。中国企业开始寻找绕过各种制裁的替代产地。比亚迪最早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泰国启动电动汽车工厂。不仅是东盟市场,比亚迪还计划将其作为针对全球市场的出口基地。长安汽车也计划在泰国投资2.85亿美元(3900亿韩元)建设电动汽车工厂。中国广州汽车今年4月宣布推进建设印度尼西亚工厂。
为了回避关税,很多中国车还打算在欧洲当地建厂。比亚迪去年年底宣布将在匈牙利建立在欧洲的首家电动汽车工厂。上汽也已确定进军欧洲,正在调查工厂选址。还有很多欧洲国家欢迎中国汽车到来。波兰、西班牙、匈牙利等国正在开展引进中国汽车工厂的活动。奇瑞汽车今年4月决定与西班牙埃布罗一起投资4亿欧元(约5900亿韩元)在西班牙制造电动汽车。斯特兰蒂斯集团购买了中国零跑汽车的部分股份,决定在波兰生产该公司的汽车。